2008年11月7日 星期五

目睹人造衛星衝上天


三年前(1999年1月26日)我們夫婦在佛州卡拉維爾角(Cape Carnaval)目擊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的人造衛星上地球軌道運轉.當時的興奮難以形容,偶然間在整理文件時剛好看到原文曾刊登於洛杉磯太平洋時報及台灣民眾日報.三年過去了,台灣的政局有了極大的變化,人人都在關注世間人事而把人造衛星的事漸漸遺忘,不知這顆衛星是否還在運轉,當時豪語的2001年及2002年再打上衛星第二.第三號之事也沒有人提起.人們對名人的光碟有高度興趣之際,我重刊於本年刊看看當時興奮的觀感,如能喚起人們的注意力,專注科技,振興台灣也算是一個小小的貢獻.

(2002年正月二十六日深夜)


一九九九年一月二十六日(星期二)晚上六點,在卡拉維爾角(Cape Camaval),大夥兒由拉迪遜旅館(Radisson Resort)坐上巴士往火箭發射戶外參觀席次(F停機坪).不到二十分鐘,大家齊聚停機坪,招待方面有冷飲.咖啡.及甘薯片,大家又吃又喝,一個個走上好似足球觀賞場的戶外觀眾席.天色漸暗,一哩以外有兩座燈火通明的發射台,用望遠鏡看清楚,此兩座並非今天要發射的火箭.倒是有兩部大型電視機在參觀席前讓大家觀賞即將飛上太空的火箭正昇火待發.播音員報導現在的時間是"T Minus"一小時十四分就是說,再過一小時十四分,火箭就要升空.

大概有三百人的觀眾,大聲在搖旗吶喊,十來個電視台均來錄取這個珍貴的歷史鏡頭.參觀席前的電視機正在轉播火箭控制室內的工作情況,這時室外溫度是很適宜的華氏七十度,清風徐來,萬里無雲,天上有半彎的月亮,微微發光,電視播音員說今晚的天氣是百分之百的佳境,最適合於火箭發射,如沒有意外,應該"T Minus one hour"火箭就上空了.

邀請赴會波折多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九日,我辦公室的傳真機收到台灣駐美代表處科學組得邀請信,問我是否有意觀賞第一座由國人研發整測完成的科學衛星發射過程,國科會只負責二十五日到一月二十六日來往於拉迪遜旅館到發射場來回的交通,其他均自理.這是由國家科學委員會主任委員黃鎮台邀請的附有發射現場通行證申請表,規定十二月十五日以前需回覆.



問內人要不要去看「發大砲」?她說如果大砲不是我放的,她就有興趣去參觀,一來今年一月的紐約冬季奇冷,二來有幾天可以到佛州渡假,何樂而不為?所以馬上填了報名單。很快地,華盛頓的邵主任打電話來,並問我,除我之外另一位是誰?我說從名字你應該可以了解她是我內人。他卻說因有很多人要求參加,名單還要報回台北核辦。你個人當然沒有問題,但不能保證我內人也得到許可證,我說如不准我內人去,我也可以不去。不過要反問你,幹嘛報名表弄兩個欄,要我填滿表格。如果只邀一人,為何不早說,只弄一個空欄,又省事又無需勞煩你打電話,真是勞民傷財。



為了能否與內人同去,買機票也要take chance,旅館也訂了,到時不能去了就cancel了事。一月中,華盛頓又來電話,問地址,說要寄相關資料。很奇怪,報名被接受了,報名表上應該清清楚楚地寫有地址,為何又要勞民傷財問地址?我後來終於接到一共有九頁文件,於是馬上打電話去問我內人是否在受邀之列?回答的小姐說當然,你夫人也被邀請。我說你們做事很不清楚,既稱“科學組”,這種小事都弄得不愉快,得不償失。



因為買了便宜機票(其實也不太便宜),這種不能換的機票要過了星期六才算數,只好選星期六(一月二十三日)由紐華克飛往奧蘭多的大陸航空(Continental Airline)班機,你猜這班飛機幾時飛離陸往佛州?因大霧,伸手不見五指,直等到晚上十時四十分才離開新澤西.終於二十四日(星期天)上午十二時二十五分到達奧蘭多.奧蘭多卻大雨頃盆,到達馬里奧旅館已是清晨二時半.我心中臭罵要看"放大砲",在自家電視機前看實 況轉播即可,何必這麼辛苦?


二十四日上午九點醒來,佛州的陽光普照,空氣宜人,室外溫度八十度,從床上跳起來,直往游泳池,池中空無一人.在奧林匹克游泳池獨自游水半小時,消除昨天在紐瓦克機場的苦悶.早餐後,詳看地圖,原來卡拉維爾角離奧蘭多四十二哩,只一小時的車程不到,中午離開馬里奧旅社驅車於奧蘭多國際大道(International Drive),旅館餐廳接連的遊客區,是通往迪斯尼世界(Disney World)必經之地.有一家富麗堂皇的"明園"中國餐館,記得是羅東人吳先生開的,是佛州最大的中國餐廳之一.不過,這次只走馬看花,因為早餐吃得太晚,也吃得太飽.


精細發射手冊 資料豐富


下午四時,到達卡拉維爾角的拉迪遜旅館,花園設計的旅館,小巧別緻,簽到處有科學組的接待人員Locheed Martin公司的接待組.科學組的小姐給我一份資料,包括有名卡及一頂藍色繡有金字ROCSAT-1的帽子,我說我們有兩人,但只有一頂帽子.她很客氣地說,那邊洋人會有兩頂給你,這裡的限於國內帶來,數量有限,只能送一頂,我沒有說甚麼,到洛克希德的櫃台,洋小姐把名字核對後,就給兩頂,也是藍色繡金字的Athena雅典娜帽,帽後另繡有Athena launches ROC-SAT-1即"雅典娜發 射中華一號"之意 ,翻開帽底卻有一標簽印有NIAAIN CAP.MADE IN CHINA大概是中國的日新帽廠出品,我把標簽指給洋小姐看,她只笑笑,沒說甚麼.



說起雅典娜,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準備了一套很詳細的資料。雅典娜是火箭的名字。雅典娜有兩種,這次運用的是雅典娜一型,高度65呎(19.8米),重十四萬六千二百二十四磅(六萬六千三百四十五公斤),可載一千七百五十磅(七百九十四公斤)的人造衛星。第一顆雅典娜一型才於一九九七年八月二十三日首次發射成功,可見這種火箭還算蠻新的,但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對火箭有四十多年的累積經驗,在此四十多年中發射過一千一百餘次的各種類型火箭上太空軌道,並製造過二千九百餘顆火箭,他們的經驗是不可否認的。雅典娜是古希臘女神之名,全名是Pallas Athena柏拉雅典娜,是文化守護神及橄欖樹的保護者(希臘產橄欖出名,為希臘人生活必需品之一)是希臘十一眾神中的第九位,大家所熟悉的阿波羅(Apollo)亦為太空船的名字之一。國科會國家太空計劃籌備處也準備了很詳細的發射場手冊,一共五十一頁把每一個步驟,甚至如何在奧蘭多機場轉機,呼叫的士也列在手冊內,洋洋大觀,可見主人用心的一面。有一頁是AVIS RENT CAR即租車的廣告,並有特價給來參觀的人使用。我內人發現了這一頁,她跳起來,為何不早告訴我們這種有用的消息,讓她在機場討價還價,真是不對勁。手冊應該早就分發,到達旅館以後才發,已失了意義和價值,這是所謂秀才做事,先後不對。科學組的人很用心,但是效果不彰,不實用,做事須小處著眼才有成功的機會!我說這話並非在指責,而是供以後辦事的參考。



參觀團分四等級


二十五日(星期一)八點鐘,集合在旅館分坐四輛巴士往四十六號火箭發射場。從手冊中得悉,國家太空計劃室籌備處把參觀人員分成四組:第一組是長官貴賓,即台灣來的有關大官們及台北經文處的官員;第二組是媒體記者團,一共有五十多人,包括台灣全國的新聞報紙、電視、廣播電台的記者群;第三組是「親子團」,所謂「親子團」,一問之下才知道這是日本話像「親子井」原來去年五月在台灣太空計劃籌備處曾向台灣的兒童們公開徵求人造衛星的命名和畫報,在眾多應徵者中的第一到第三獎的小孩子和他們的父母均受國科會的招待,由台灣來此實地參觀,一共有二十四人,包括受獎人及監護的父母,所以叫「親子團」。最後一級的就是來賓團,就是像我夫婦。聞風而來的,一切費用自理。




在全程參觀中,大家必須在胸前戴一張小卡片,有太空的Poster,是第一名的彭惠君小姐所作及命名,第一名用小字在她的圖畫右下角電視機內有“福爾摩沙一號”字樣,我有機會和彭小姐及她母親談天並照相留念。原來彭小姐是商業學校廣告科二年級學生,專習廣告。彭父是楊梅客家人,母親是南投埔里河洛人,但會講一口流利的客家話。據說第二、三名均以“福爾摩沙”而得獎。見到畫報第三名的十一歲小弟弟吳永文,戴一副深度眼鏡,跳來跳去,很活潑,其父母是高雄縣加樹人,家裡自設香腸食品公司,生活很不錯。吳父認為他兒子的作品佷有創意,不過把國旗畫顛倒,結果未能奪冠,很可惜,問了他為何鄭重其事公開徵求名稱,以“福爾摩沙一號”奪冠,而正式名卻是“中華衛星一號”。他說不知道,只是暱稱(Nick Name)而已。我倒覺得本末倒置,應該稱呼福爾摩沙衛星一號才好聽且又有意義。彭小姐的畫,據加拿大多倫多的黃先生告訴我,很像洪通的畫風,有卡通式的表現,意義非凡。“福爾摩沙一號”幾個小字在右下方很容易被人忽略掉,實在很可惜!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火箭?

國家科學委員會國家太空計劃室籌備處對待最後一級的“來賓組”似有不全程招呼之處,前面所說的公費組(第一至第三組)在廿六日早上八點一個小時的簡報後,整隊坐巴士去發射場觀賞離架後載具參觀,我們來賓組的食宿自理,卻未能赴會,這個和原先邀請信中要大家觀賞全程發射過程的說法不一致。但佛州天氣大好,可以乘機去海濱走動,不必參加團體活動亦有好處。

播音員又說:“Minus一分鐘”,大家的興致又高漲了。大夥兒人大叫了起來!萬里晴空,半月在天,電視在播出發射控制室的實況,好像每位工作人員在崗位順序輪流喊情況正常,屏息之間,播音員再說:“Minus十五秒”,再下去就是大家一起喊:“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INGITION,GO!!”,忽然間一大震動,爆聲震天,雄壯的火箭昇空,在黑暗中像是烈日高照,四方通明,白色的煙霧籠罩發射台四周,真是百聞不如一見。用望遠鏡追蹤,一分鐘之後只見火球漸消失於暗空,電視機中還可看見火球一團正衝上去……。大家一起鼓掌,聆聽播音說第一節火箭已脫離。過二分半鐘,第二節火箭再脫離,六分鐘後已上了軌道,正環繞地球。再望黑暗的天空,只見星星和半月的微光。我向多倫多的黃先生說:“月娘正在笑我們憨大呆……”黃先生大聲笑起來,說我們的祖父很棒,老早就看出我們這些會大老遠跑來的憨大呆。我們相顧一笑!

費用一億美元 台灣應自行發展

八時二十分回到旅社大廳裡,慶祝酒會正開始。說是酒會竟沒有酒,科學組的“案內”中明寫著Cash Bar,問了給水處(Bar),卻是沒有酒可以買,只供應果汁、茶及咖啡而已。自助餐的排列很長,到九時半,一隊穿白夾克的人員聚集講台上,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資深副總裁開始致詞,介紹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的蔡副主任委員,以及太空計劃籌備處的人馬,還有人造衛星主持人祝教授,駐美代表處的陳錫藩代表也致詞,洛克希德馬丁副總裁首先恭喜火箭發射成功,宣佈人造衛星已進入軌道,感謝所有工作人員的辛勞。他並說洛克希德馬丁和中華民國人民的友誼永恆存在。但忽然有人糾正他說“中華民國”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Republic of China, not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一時大家都發呆,副總裁也很尷尬,我正站在講台正前方,很清楚地聽到副總裁說:Locheed-Martin Company & the peopl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大概這位先生聽錯成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因此大概有卅秒的時間,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好在美國佬講話是他們的本行之一,接下去繼續說恭維的話。在餐桌上,我向科學組的官員們說因為用“中華衛星一號”這名字才會出問題,容易發生誤會,花了一億美金以上,弄個名稱不清,真是不該!白紙寫黑字“福爾摩沙一號”寫而不用,真是可惜!

科學組的官員和我交換了名片,他知道我是僑務委員,就很不客氣地說你們一位在舊金山的僑務委員打電話來要求替他補助機票及旅館費用,奈因受經費限制未能滿足他的要求。我說那和我不相干,我又不是僑務委員長,歉難答覆個人的要求,不過你們把參觀人員分成四級,我們是最下屬的自費自理組,但請你記住我們是最支持台灣的,要不然怎會自掏腰包千里而來助興?個人受困於機場八小時,來看你只有幾分鐘的衝天砲?

一飛衝天

廿五日,在遊覽46號發射場的巴士上,問了擔任接待的台灣來的朋友,發射“中華衛星一號”的真正目的何在?他說是實驗性的,真正的目的他也不知道。繼而笑著說大概是:“為發射而發射吧!”問他政府花多少錢弄一個衛星上軌道?火箭發射費美金一千九百萬元,人造衛星研發製造美金八千三百萬,以後還有二號、三號,二號已和德國簽了約,暫定公元二○○一年發射。我對他的答覆很好奇,所以一再追問,為甚麼不在台灣發射?他說是台灣沒有這種洲際火箭可以射上太空。再問台灣在技術上是否有能力自己發射火箭?朋友答曰:要十五年的時間。在洛克希德馬丁工作的台南人黃博士說,台灣的確有人才可以很快地製造洲際飛彈,但目前於國際情況,有很多壓力不讓台灣製造,尤其是來自美國的壓力。我們這次打人造衛星上去,大家注重在人造衛星身上,但很少人談到火箭本身的問題。試想如果台灣能自己打火箭,何必老遠跑到佛州幹嗎?

我個人建議:台灣政府應該自行發展火箭工業,可以不必來佛州租用美國公司的產品,受人誤解。以後火箭製成,可以在宜蘭縣龜山島建立火箭發射基地,豈不更佳?“福爾摩沙”之名,可以堂堂正正使用,這是一個極愛台灣之人士的建設性建議。

尾語

廿七日,飛回新澤西。好在地上的雪都已融化,放在紐瓦克機場戶外停車場的老車車牌“Taiwan”,馬達一發動就發動起來,有如雅典娜火箭,甚感愉快。遙知“中華一號”此刻正在離地球六百哩上空已環繞地球十六次,只是“中華衛星”這個名字對台灣本身的意義很矛盾。廿九日看到自由時報美東版刊出世新大學李筱峰教授的投書“台灣衛星中華幽靈”一文,他說“……中華一號”發射成功,最高興的應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北京當局……我如果是江澤民,我一定莞爾笑曰:“真好,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必出一毛錢,不必動用一個人,由台灣全力出資研發的衛星,最後還得乖乖掛上我“中華”的名字,真好……。”該文又說:“……把我們台灣的衛星叫做“台灣一號”或“福爾摩沙一號”總不會再有什麼“敏感”的困擾了吧?那為甚麼不敢用呢?非得用一個“長他人志氣”的名字不可呢?自己辛苦花錢出力,卻讓那個要併吞我們的國家佔便宜,天底下有這個闊,卻又這麼愚蠢的冤大頭嗎?台灣走不進聯合國的主因在哪裡?道理還不明白嗎?台灣的人造衛星打得出太空,但是“中華”的幽靈要打出台灣,可真是困難!”李教授之言,有英雄所見略同之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