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31日 星期五

「平凡、札實的一群」 李汝城

景福會董事長、校友們,大家好!

一九六O年六月十七日,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科第十三屆的69位同學,完成七年的學業,離開此地,各奔前程,到今天為止,剛好是五十年又六月另一天。如果以日子計算,應該有一萬捌千肆百叁拾肆天。

本人有幸渡過這五十年六個月又一天,能代表本班站在此地報告這一屆同學們在所謂Golden Anniversary的這一天,在這些年的情況、經驗和各位分享。

我的報告分成五段如下:

(一 )過去的『歷史」

戰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教育制度的變遷或是進步的過程中,我們這一班是台灣大學最後一次的單獨招生而產生的一班。當年雖然大專院校有台大、師範學院、台南工學院、台中農學院、台北工專、行政專科等,聯考的制度還沒開始;當然還沒有所謂「保送」直升制度,我們都是真槍實彈,而且也是中華民國歷史上第一次在入學考試中增加一科「三民主義」為考試項目,當然,當年在「反攻大陸、解救同胞」的大環境之下,個都是「思想純正、忠貞愛國」的年輕學生!台大八千六百名考生被錄取的一千零五十二名新生中,醫學院醫科佔70名。

七年之後,即一九六O年畢業時卻少了一位,總計69位順利走出校門,這是因為經過轉學、休學、上下變動,又至少有兩位出國留學------等等,畢業生中女生有6位,男63名,其中包括僑生、革命先烈遺族、或其他項目編入的有4位,所以極大多數(65名)是本土學生。

(二)分科情況:

這批六十九名大夫們,究竟在這一萬8434日中做了甚麼呢?

一九六O年九月「體格合格、心身健康」的大約有50名男生被召集服役於軍中,參加「保衛大台灣」的偉大工作,分別在金門、馬祖、澎湖、台灣海峽、南中國海、台灣本土,「消滅共匪、打倒俄寇」,消耗了一年的光陰,之後,大家還回民間,各奔前程。

根據調查,選擇內科為終身事業者14位、婦產科11名、外科10位、小兒科8位、病理科5人、麻醉科4位、骨科3名、整形外科2位、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兩位、眼科兩位、全科貳名、泌尿科一位、放射線科一位、神經精神科貳名、公共衛生細菌科壹名,以及復健科1位。

其中Academia有郭哲舟、劉奕銑、翁宗銳、連倚南、莊壽洺、陳森輝、陳明庭、徐茂銘、林清森、王乃三、童瑞恭、林秀三、韓良誠、吳期平、陳友珍及吳競聰等十六位。懸壺濟世者53位。取得PhD學位者有劉奕銑、王乃三、郭哲舟、林秀三、賴釗毓、吳期平。擁有日本醫學博士學位的有李靝順、劉奕銑、賴樺玉、徐茂銘、莊壽洺、韓良誠、曹泗銓等人。

(三)卜居狀況

到今天為止,69名同學中不幸往生作古者有17名,佔24.6378%,幾乎是每四人就喪失一名,這個比例不可不謂偏高,可能是因經過克難時期,養生不良所致,本人甚感遺憾。

不過,本班現有52位在世,在台的有19位,旅居海外者33位,其中美國30名、日本2名、加拿大一位,為甚麼旅居外國執業者佔大多數?仍因當年政治經濟的大環境使然。

69位同學的下一代,總數在150名以上(其中男65、女85),孫輩將近300人,曾孫即第四代則還沒有出現。第二代從事醫療工作的有75名以上。

(四)平凡與平實

醫科第十三屆是台大醫科七年制的第五屆,69位同學事一群很自愛、札實、平凡,至今還沒有赫赫有名的人物出現,都是腳踏實地,拼力貢獻社會的。如果以個人成就而言:

1. 故王乃三同學曾任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第二任院長,不幸在中台科技大學校長在任中謝世。

2. 現代台灣復建醫學之父的連倚南教授,不但在學術、醫療及教學上功勞不少,還是一位令人欽佩的愛妻家,看他那樣全心全力地照顧夫人的健康,實在為今世之楷模。

3. 莊壽洺教授首創台大染色體檢查室研究中心,有聲有色。

4. 陳明庭教授默默地整頓台大整形外科,到今天的規模,對Hemangioma的研究有相當的結果,新近有一位患者不幸遭遇through & through gun shot facial injury,而能在兩天之後進食,五天即在晚上偷偷地出院,實在很不錯,台大整形外科的技術已為世界第一流!

5.徐茂銘教授建立現代化的台大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住院醫師訓練的基礎,對Nasopharyngeal Cancer的治療有良好的結果。

6. 韓良誠教授在台南首創南台灣第一個I.C.U.,並對老人病研究的興趣和對年輕醫師的教學熱忱之外,南北奔跑於台大、成大,並熱心公益,擔任台南光華女中董事長,也可說是景福會最活躍的董事之一,令人感動,新近當選大台南市長的賴清德立委尊稱韓博士是他的恩師,韓教授的領導能力、以身作則,令人欽佩。

7.戴鐵雄醫師,這位文采豐盛的文豪和政論家,著有等身的小說集,在醫術上和台南的韓良誠醫師同被選為台灣當代名醫之一,並差不多每期的景福醫訊中都可以看到他的文章。

8. 當代醫學雜誌曾選韓良誠、戴鐵雄兩位醫師為台灣良醫!

9. 曾聰明在擔任台北市立仁愛醫院院長卸任之後,還繼續在基層做外科醫師,難能可貴。

10.林秀三教授在華大醫學院教授細菌學及研究Malignart Lymphoma &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with radiation有極大的成就,是 America’s Top Doctors in Cancer 之一,這個榮耀很不簡單。

11.郭哲舟教授在研究Tracoma Virus ,為世界級的專家,極有成就,和林秀三一樣退而不休。

12. 11位婦產科的朋友,多年來接生的嬰兒,已超過十萬人,尤其賴樺玉博士創造了接生萬人未有Complications的紀錄,醫術超群。

林洪謙醫師則退休後,和夫人周遊世界爬爬走,每次旅行後,就寫出文章刊登於報刊上,讓大家同享他的樂趣。

李靝順醫師則醫療工作之餘,不但全世界各地爬爬走以外,還會唱歌跳舞,他的唱歌跳舞已超過Professional的水準,可以暗唱1500條歌(Professional singers averge能暗記1000條歌就不錯了),並且極樂意表演,他只參加他夫婦能表演的會,今天有沒有讓他表演?

羅俊宏醫師雖然二年前遭受喪愛妻之痛,但仍堅守崗位,繼續懸壺。

13.吳天達醫師在執業之餘,到新加坡創立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薄荷(Mint)工廠, 現在各位所用的藥用薄荷和糖果,是他的公司出品就不會錯了。

14.陳友珍教授,非但是小兒科的教授,也是婦產科及病理學的教授,為遺傳學的權威,有巨著超過1000頁的Aflas of Genetic Diagnosis為遺傳學的經典之作,日前還退而不休,繼續在路易希安娜州和加州之間飛來飛去。

15. 劉奕銑,這位PHD及日本醫學博士,是病理學和內科教授 ,退休後還到基層當志工。

16. 楊庚申、柯銀治這對班上僅有的一對鴛鴦,在高雄「接手指」的Microsurgery和踏實的內科,目前繼續全勤,令人尊敬。

17.黃基銘除了執業內科外,又鑽研中日古詩,並享受漁翁垂釣之樂,如果有人要吃新鮮的沙西米,可以和他聯絡。

18. 余福祺自美國留學回國後,和他的三位公子一起開業,和九個孫兒共享天倫,為名符其實的福祺,很有福氣。

19. 本班唯一在加拿大的古皓雲為全科大夫,說是一妻無妾兩個孫兒孫女,在蚌埠執壺,於1995年首創華人糖尿病教育協會,十五年來指導華人糖尿病人逾四千人。

20. 李煙景,這位元氣百倍的整形外科大師,仍然熱衷於photography,繼續執業中,他有一位女兒是哈佛大學醫學院的內科教授,最近獲取美國總統獎,恭喜!

21. 立花英昭,就是曹泗銓,在日本千葉懸壺婦產科,繼續執壺中。

22.另一位值得提起的是倪雨珠同學,和本班共同念完醫預科二年級後,渡美於哈佛大學醫學院得醫學博士(M.D.),以後在南加大醫學院執教外科,後來到夏威夷當軍醫上校退伍,現客座外科教授於慈濟大學醫學院及輔仁大學醫學院,對本班的集會活動熱心參加,雖然在技術上非一九六O年畢業生,但我們仍把他是為我們的同類。

23.陳德照留美回台後,帶回最先進的眼科手術技術並訓練他的徒弟,全盤促進台灣眼科在國際上的地位,在美期間創立北美台大醫學院校友會,到今天已經有卅年,最近他樂捐新台幣一百萬元給景福會,為榮譽董事之一。

24. 吳介成為唯一的泌尿科專家,在密西科服務35年,全身而退。

25. 林聖培、劉滄波、陳維藩、陳俊國、林哲雄、黃敏生、侯宗曜、蔡東京、黃國泰、李汝城、陳淵泉、翁宗銳、劉榮甲、吳光正、吳競聰,均完全退休、不務世事,安分守己地過著美好的天年。

26. 當年台大醫學院的學生雜誌「青杏」以及繪畫美術的綠野社,均為本班人士戴鐵雄、羅俊宏、徐茂銘、李汝城參與成立的。

(五 )EPILOG

現在健在的55位同學中,正在全勤繼續從事研究、醫療、教學工作的有18位,半退休工作的有9位,如以接觸病患總人數來看,估計已有五百五十萬人次以上。台灣人口只有2300萬,也就是說24%左右的台灣醫療工作one way or other由一九六O畢業班年來負責,當然,聽起來難以置信,有點膨風,但這個和政府設立國立大學醫學院的目標完全符合一致,可能各位聽起來不太順耳,因為43/69的大多數(即77%)同學均在國外做研究、教學、醫療工作,但請記住,醫療不分國界,醫師的最終目標在於促進及維持全體人類的健康和幸福。

近年來研究台灣醫療史者,對加拿大來的馬偕醫師在淡水、台北,以及蘇格蘭來的Dr.Landsberry蘭醫生在彰化,造福該地居民的健康有極緬懷慈悲之心的敬意,但不要小看我們自己,這五十年來,一九六O年台大醫科畢業生不但參與台灣本土醫療事業,也在異地回饋當年外人對台灣的醫療服務,所以這歷史的事實以平凡、平實、平札來和大家分享。

最後,以一首拙作「五十同慶」作為收尾:

銀髮鶴顏話當年
喜逢同窗五十乾
世間妙手盡回春
聲光覆地半百刪

祝各位永遠健康愉快

影音檔:http://www.youtube.com/watch?v=A4k2GmM-Ww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VolUidJ8vc

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配利第二次征日―一八五四年

李汝城

美國海軍准將(Commondore Matthew Perry)於一八五三年陽曆七月八日,率領四艘軍艦,直衝江戶灣(東京灣)三浦半島的久里濱,完成了向日本國在「德川將軍」遞交國書後,揚言將於翌年(一八五四)五、六月之間,另率全艦隊九艘軍艦回航,要求和日本簽訂能夠讓美國船隻進出日本港口。
幕府忍辱負重,在避戰之下,就地在久里濱的海灘上,派了不是很高官階的官員接受國書,而不堅持幕府一貫的作風,只能在長崎和外國人(異人)談判接觸。這樣,幕府二百六十年來鎖國的法規已被穿破,幕府的上下,的確不知如何處理再下去的發展。

百花齊放
配利艦隊遠離江戶灣的十幾天後,六月廿二日,將軍家慶病重逝去,遺言「今後的政治,將委由水戶的德川齊昭和首席大老阿部正弘來相佐處理。」兒子家定繼位為第十二代將軍,有名無實的家定的「御台様」(太太)就是近期轟動全日本NHK連續劇的主角篤姬。家定病弱昏庸,不久也死亡,再由御三家之一的家茂就位。御三家即是徳川家康八子中真伝的 尾張「義直」,紀伊「賴宣」,水戸「賴房」等三家的後代。家茂娶了孝明天皇(明治天皇的父親)的妹妹和官為妻。就是所謂的「公武合體」即天皇和幕府全盤合作來抵抗外力,「攘夷」之聲,變成全國上下高喊的口號,沒幾年,家茂也死了,有人懷疑是被人毒殺,但這一段歷史不勝明朗,傳言很多!
這一切的一切,加重了整個社會的不安和動盪。
一八五三年的七月底,家慶的喪事辦完,幕閣召集所有的「大名」諸侯藩,要他們提出意見如何對付異人(外國人),防止異人前來江戶,並發佈告示,要所有的居民,包括官員、藩士,甚至普通的老百姓,尋求「妙方」,不管是否和目前的法規抵觸與否,「暢言不予追究」即百花齊放也!
這種連小老百姓也可以公開發言的事,是破天荒第一次,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當然有識之士,紛紛建言,其中最重要的是下級幕臣勝海舟上萬言書,要即刻設立海軍學校,訓練西式海軍人員購買軍艦大砲,以保衛外力的侵略。果然幕府採取了勝海舟的建言,在長崎設立海軍訓練堂,於一八六○年以勝海舟為艦長的幕府第一艘戰艦「咸臨丸」橫渡太平洋到舊金山,不過這是以後的事。
幕府廣招建言「妙方」,使小老百姓也知道,原來我也可以出聲,促進了後來的民知開放,和民權觀念的樹立,而漸漸導致以後推翻幕府,還政於天皇的事實。
小老百姓的妙方如珠,有人進言,在黑夜裡,潛入黑船船底下放置鐵棍數條,等退潮時船底浮起,可弄破艦底而弄沈軍艦;又有人給「妙方」,要在江戶灣入口的海底做一個木柵,木柵之間放置石頭以阻黑船的進港……等等奇奇怪怪的想法,不切實在者極多。
被徵求發表意見的五十四藩諸侯之中,贊成以武力抗外者有八,同意取消鎖國與開埠者有十四,其他都是騎牆派,沒有自己主意的一群爛諸侯而已。

提早回航 簽訂條約
配利原本要照預定於五、六月間再來江戶灣,但是他的首航很成功地讓幕府在江戶灣接受國書的消息,立刻傳遍全世界,英、法、俄、荷蘭各國,莫不急於效法。為了趕緊完成任務,不願有所差錯,提早於一八五四年二月再率艦隊回航江戶灣。這次以七艘戰船先到,另二艘於三天後再歸隊,全艦隊九艘巨艦進入江戶灣,排列在灣內,再次給日本人帶來威脅,恐慌和驚愕。
此時,日本已把年號由嘉永改成安政元年,美艦隊停泊在羽田的海邊,並指定要在神奈川(橫濱)和幕府交涉。談判由二月十日開始,歷三個星期於三月卅一日,簽訂了十二條「日美和親條約」,即和睦親善條約,又稱「神奈川條約」。
條約的內容可以規納為左列四項:
(一)開放下田、箱館兩港。容許美國船隻自由進出,以供應船舶所需的薪材、石炭、水、食糧。
(二)容許籌建下田、箱館兩港口近郊的美國村,即美國人居住遊樂區。
(三)對於遭遇海難的美國船隻,尤其是捕鯨船及人員,不但要惠予救助,並提交給美國政府代表,不得任意逮捕船員或沒收船隻。
(四)容許美國外交人員駐在下田及箱館。
這就是費而蒙總統要求日本同意的事項。幕府政府一一答應,不敢質疑。
根據配利本人的記載:
「若我稍為退讓,日人立刻以為他們已勝利。事實上以堅定不移的態度,甚至以頑強的毅力堅持為善。如欲和聰明而充滿虛偽的對方交涉,一定要排除所有虛偽,而以傲慢不拔的態度來對付……」可見配利本人對付日本人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
果然,其他異國(外國),聞風而來,隨著幕府於八月廿三日和英國簽了日英和親條約。
十二月廿一日,日俄和親條約……等等接踵而至。
配利本人一直以為他完成了總統交下來的命令,和日本國王政府簽了和親條約,其實,他只和幕府簽約而不是和天皇簽約。這點証明了雖然赴日之前配利曾付很多時間鑽研有關日本的一切,甚至也親身就教於曾留日八年的老前輩德裔荷蘭海軍軍醫施博德(Franz Siebold),還是未能瞭解天皇才是日本國王。
當時的孝明天皇(明治的爸爸),極厭惡異人,絕不原諒他的臣民和外國人交涉,但近三百年,「征夷大將軍」的德川幕府都在攝政,而且幕府向天皇聆告,簽的是和睦親善條約而非通商條約,所以天皇也無可奈何了。

配利和台灣
配利在第二次回航江戶灣之前,曾在台灣北部基隆港外下錨十天,並登岸勘查基隆附近台灣東北部的地勢,海流以及礦產。發現九份金山附近有媒炭礦區,大喜一場,他即刻回報本國,如蒙允許,即刻佔領台灣,因為台灣有蒸氣動力船隻所需的煤炭,地處琉球之南,西向中國大陸。地理適合,易防守,正如當年西班牙先佔古巴,進而再深入北美大陸,他簽呈如能佔領台灣,就可做為抗拒歐洲兄弟們來遠東的另一個據點。可是,當年命令他往日本的總統費爾蒙已下野,第十四屆總統皮爾斯(Franklin Pierce)認為畢竟台灣距離美國本土太遠,而且無法取得當時國會的同意,所以沒有再進一步下手。
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者,第一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第二還是看自己力量的多寡,量力而為,什麼世界大同,稱兄道弟不過是劃在牆上的一個口號而已。美國,當然自顧自己的利益,要不然如果當時派配利進佔台灣,以後的歷史不知如何改寫?

結尾
總之,配利的確完成了費爾蒙總統所交代的任務,打開日本的鎖國,導致以後,幕府的崩潰和瓦解,間接地促進明治維新。日本的全盤西化,為了擠進世界列強,變成所謂「亞西亞的一等國」,而併吞琉球王國,出兵台灣、朝鮮,迫清朝把台灣割讓給日本,併吞朝鮮,日俄之戰佔領庫頁島,九一八滿州事變,盧溝橋中日之戰,甚至在八十八年後偷襲珍珠島,揭開第二次大戰……等反歷史的史實。
有趣的是,二次大戰後的「東京裁判」法庭上,調問了當年策劃九一八事變的石原莞爾陸軍中將作証時,石原本人在庭上大言要請法庭調問配利,因為他認為造成日本對外國侵略的最大的元凶,就是配利,如果配利不來日本,當然以後日本也不會侵略他國。

參考資料
(一)半滕一利幕末史 二○○九年六月九刷 新潮社(東京)
(二)Cullen, Louism : A History of Japan 1502-194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三)Griffis,William: Elliot Matthew Calbriath Perry. A Typical American Naval Officer, Boston, Cupple & Good. 1887
(四)Hawks, Francis: Narrative of Expedition of an American Squadron to the China Sea, Japan, Performed in the year 1852-1853 & 1854 under the Command of Commodore Matthew C, Perry. Second Edition by London Trafalgar square 2005
Sewall, John, Sr. (1853): The Logbook of Captain's Clerk: An adventure in south China seas
六)アジヤの一等国 NHK Special Series, April 2009

配利第一次「征日」始末―一八五三年

李汝城

日本嘉永六年(一八五三年)六月三日(陽曆七月八日),美國海軍准將配利(Commodore Matthew Calbraith Perry)日人譯音伯理,率領四艘日本人從來未見過的,漆黑色軍艦(日人稱為黑船),忽然出現在江戶灣(今東京灣)外三浦半島的久里濱,就在離岸二點七公里的海上下錨,時間是下午五時,黃昏時刻,但時在夏日,陽光充足,視界甚佳。
灣內有日本小漁船數十艘,正在捕魚作業中。
漁夫們看到這麼大的軍艦,水兵在操作大砲,各艦一列列的大砲群,徐徐昇起,人員手持鎗枝,以戰鬥姿態君臨富士山下,風平浪靜的江戶灣,都大驚一跳,馬上有人上岸向奉行所(官署)報警。
此時浦賀的郡守即縣太爺戶田氏榮是拜領五千石的地方大官,立刻派屬下三位官員,連同一名翻譯,可是這位翻譯員只暗荷蘭文,趕緊划向黑船。
日本幕府鎖國已有二百六十年,為何有荷文翻譯,又在此時此刻,為什麼在江戶灣浦賀鄉下能找到翻譯人員?
德川第三代將軍家光開始不准異人(外國人)來日,也禁止本國人渡外,但在南國長崎設有荷蘭區,和荷人有點「交際」,另有唐人區和唐人有「交通」,更有甚者,很不公開地,容忍鹿兒島和琉球,並間接地和中國有接觸。所以有極少數的通曉荷蘭文者長駐長崎。
配利要到江戶灣遞交國書給日本「國王」德川將軍的消息,老早已由在長崎的荷蘭人傳給幕府手中。早在三年前,即嘉永三年,至少有六次這樣的消息。而且在第三次情報來源中已知悉「配利」這個名字了。根據記錄,嘉永三年,美國曾央託荷蘭人為中介,要求和日本「君主」幕府協商開埠通航,但為荷人婉拒。顯然,長崎的荷蘭商館已把這個消息透露給長崎奉行。為此,幕府徵調荷文翻譯駐節江戶灣,以備急需。

世界潮流
鎖國的幕府,並非對世界局勢完全無知。
西歐列強,在東南亞的惡行,殖民帝國主義的猖犯,以簽訂各種不平等條約,要把東亞各國收編在他們的勢力範圍之內。尤其一八四○年的中英阿片戰爭,使清國一蹶不起,極為懊惱。這個消息在日本流傳甚廣,仍經在長崎的荷蘭商人。荷蘭人乘機要搶先一步,要求和幕府簽定通商條約,而遭受幕府的否決。
如何防禦外來的侵略,避免像阿片戰爭對清國的損害,日本人上下幾乎大家都要「攘夷」,即打倒異人(外國人),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則是議論紛紛。有識之士,即要馬上學習船堅砲利,製造軍艦,改進鎗砲,「洋學」變成他們的首要。
海上交涉
不久,浦賀的三位官員和一名翻譯,搭乘他們的警備船,划到最大的一艘黑船附近,揭開事先用法文寫好的布條,上寫「趕快上錨退回,不可冒險停泊!」並大喊:「回去!回去!」
黑船上終於有一位露臉,開口大聲以長崎口音的英語回答:「帶你們的長官上來!」意思就是說不跟像你們這般下級官員「交家」。三位官員中有位叫中島三部助者,臨機一動,回應說他們是浦賀郡守的次官。如何要把次官翻成能對方瞭解,在那一刻是一個大問題。終於想出一句Number Two,美國佬聽到「納麼塗」就把艦上的綱索放下,讓他們四位攀上甲板。
據後來配利海將自述在「配利遠征日本記」:
「用人力擢櫓漕而來的日本「大型」警備船上有卅來名水夫,每人都呈黃褐色的皮膚,胸臂肌肉發達,腰間插有一塊「遮布」,除外全身裸露,顯然是標準的野蠻人,頭上頂頭髮剃得光光,側面髮型捲起到後頭頂,猶如把一枝手鎗放在頭上。似有二、三位指揮官,頭上冠有圓型的竹笠,看來很滑稽……」
在艦上,配利的副官康德(Conte)接待了他們。
日本官員一味要美艦隊轉赴長崎,因為幕府只准長崎奉行和異人交涉,不可在江戶灣停滯。康德說明,他們是奉美國總統費爾蒙(President Millard Fillimore第十三代總統在位一八五○年七月到一八五三年三月)之命來江戶遞交國書給貴國「國王陛下」。美國人顯然認定當時的日本國王就是德川將軍。美國總統是很善意地知會日本,日本應順應世界潮流開埠交流,互相貿易通商,因為這是天意,如果硬要他們去長崎是很失禮的事,雖然總統沒有下令開砲,但如不得宜時,也不惜一戰!這樣你來我往,加上翻譯的困難,很快地兩小時過去,暗夜來臨,三位日本官員終於說了實情,他們的官階太低,無法作主,只好上岸報告再說。
在這個時間內,日本人仔細觀察甲板上的設備,看到一排排的十五糎口徑的榴彈砲,不用擼擢而以蒸氣發動的新式戰艦,不寒而慄。反看岸上浦賀的武力只有侍(Samurai)兵士百餘,岸砲雖有九十九門口徑最大的也不超過一點五糎,真是小巫見大巫,如果真正來打一戰,的確不足為禦,只好摸摸鼻子下船回報。
第二天浦賀奉行戶田就派他的副官香山榮左衛門,攀登旗艦「沙士科花」號USS SUSCQEHANA重申「去長崎!」這次香山帶了二名翻譯,美方則以參謀長亞當上校(Capt. Adams)和「沙」號艦長布格南上校(Capt. Bucannon)應付。
一番爭論再開,結果是美方下了一道最後通牒,如果幕府不肯就地接受國書,則不免一戰,因為幕府違反天理,值得天誅!以此「宣告於全世界」!又說「如果貴國在戰鬥中無法抵抗,要求和,我們也已替你們準備好白旗二枝。只要白旗上揚,我們就會知道你們有意求和,我們會立刻停止進攻!」等語。那時,國際間尚未建立舉白旗即投降,所以日本也不知道,這就是投降。
事已如此,日本官員已受凌辱,手忙腳亂,不知如何回應,只好說還需最高級江戶大將軍的指示,需四天的時間,因為從浦賀到江戶城來回要四天,美國人動了怒,說我們的船可以一天來回就夠了……,結果雙方同意以三天為限。
不過,香山榮左衛門在離船之前,回頭向送行的布艦長問了一句:「據聞貴國在巴拿馬運河籌建的鐵路是否已完工了嗎?」讓布上校大吃一驚,想不到這些「野蠻人」怎會知道巴拿馬的事?香山有意讓美國佬知道我們也不是你們眼中的無開化的蠻人而已。

幕府的慌張
德川幕府,經二百六十年「自覺良好」的鎖國政策之下,一旦有事,有人要來敲門於江戶城下,當然驚慌很不自在。在如此緊急情況下,第一件他們要做的,就是下令江戶的幕軍及近郊的藩軍即諸侯的軍隊緊急備戰。江戶城內有號稱幕臣八萬騎。事實上二百六十年的泰平昇安,除了極少數外,大部份的武士除了祖傳的刀槍外,甲冑戰帽也要臨時商請煉鐵場臨時趕工鑄造,毫無戰力可言,藩士們呢!那更不用說了。全江戶的人心惶惶浮動。有的人已逃離到鄉間,以為戰事將開始。
最高位的幕閣參謀大老五人以阿部正弘為首,召集薩摩、熊本、長州等大藩官員,召開幕府閣議。家老們,沒有把真實情況向將軍家慶報告,因為家慶正患著重病,命在旦夕,不過最後不得不據實稟告上奏。家慶在病臥中聽後大怒,接著發了高燒,在微微中關照阿部要和在水戶的副將軍德川齊昭好好商量,不可誤事。
這時阿部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斷,就是因敵艦已入侵江戶灣內,最好的方法,就是要違背二百六十年來的德川教條,趕快就地接受國書了事,暫時忍辱負重,把異人趕出去再說。不要計較他們不肯去長崎。阿部的果斷,就是避開戰爭,不打不會贏的戰爭。同時阿部也派人到日光東照宮元祖德川家康的陵墓上香,請求保祐,並敬納油香白銀百枚。
副將軍德川齊昭是極端攘夷的首領,之前和將軍家慶有爭執被勒令謹慎不得出外,聞及家慶要他和阿部商量,大喜過望,以為大權在握,一味要主張以武力對抗,卻不知阿部已先下手為強,派人通知美方就在久里濱接受國書,至少不讓異人步入江戶城內。阿部一方面力勸德川齊昭忍耐,因為武力的差距太大,沒有勝算,答應會增強海防,但要齊昭切勿盲動,嚴厲節利才可避免一觸即發的戰爭。
德川齊昭得知阿部化了白銀百枚參拜故主,更為憤怒,說倒不如把那些錢用來購買武器來攘夷,並提議在接受國書時,心懷白刃一閃之間,把敵將的首級斬下,同時活捉四條軍艦,則能「萬難一解,一舉兩得」不亦快哉!這種意想天開,天方夜譚的話,讓阿部真的煞了眼,千萬拜託,不可策劃這種不可行的事。

黑船的舉止
在這三天的等待時間內,黑船陸續派出小艇,在江戶灣內測海深及風向,難免和幕府的警備巡邏船相遇,當然幕府的侍馬上大喊「退回!」美兵也不甘示弱,舉鎗瞄準,但是日方有嚴令不可輕易盲動,武士們只好咬牙切齒,自己退回岸上。
第二天,美方似乎停止一切活動,小艇也不見了,靜悄悄地,日方以為他們要拔錨退出,但是日本人並不知道該天是禮拜日,星期天也。美國佬不會在禮拜日星期主日做什麼動作,在休息養天。
第三天,美方恢復活動,不但派出更多艘小艇,排水三仟二百二十噸的「密西西比號」,忽然上錨駛過三浦半島,進入灣內,為日本警備船又大叫「退回!退回!」,似無效果。香山榮左衛門又奉令駛往旗艦探問為何駛進灣內,亞當上校回音,「萬一談判破裂,明年將派一個大艦隊來『懲罰』,違背天理的你們,所以先要預測海道,如此而已。」

配利的心算
在這個時間點,最高司令官配利還沒出現在日本人的面前。
一年前,配利奉總統費爾蒙的命令,要他率領艦隊來日本。配利的確很認真地鑽研有關日本的歷史、地理、文化、民俗……等等,熟讀德國裔荷蘭人施博德Phillipe Franz von Siebold所著「日本」,肯背兒的「日本誌」,克魯寧的「日本幽囚記」,以及麥法郎的「日本,其地與史」等等想徹底瞭解如何和日本人交往,尤其親自向施博德呤教,因為施氏曾經駐日八年,很瞭解日本。配利自己於一七九四年出生於洛德島(Rhode Jsland)的海軍世家,父親是海軍緝私艦的艦長,二位哥哥都是海軍名將,他本人被後人尊稱為「美國蒸氣軍艦之父」,對海軍軍官的養成教育有獨特的貢獻,居功厥偉。如果你路過九十五號國道到麻州和洛德島交界處,有一大巨大的巨石埤,是紀念此翁的。
配利在鑽研之後,取得結論。「日本人遵守極具形式的禮儀準則嚴保自己的尊嚴,決不顯示自己的想法,而且很自傲。」要和日人交往,必須「我們自己也堅持尊嚴,不能讓對方的優越感壓制你」,換言之,「要對方知道,我們不輸於你。」這種才可讓日本人就範。所以配利在初期的互動中,選擇不出現在日本武士的面前,因為懼怕武士一旦看到這個五十九歲的老妖精,可能會讓他們捏鼻不屑一顧!

美國的日本夢
美國急於要求日本取消鎖國開埠,不外乎於下列幾個原因:
(一)在這個時間點,美國在太平洋週邊的進出,遠比歐洲的兄弟們慢了幾步,要迎頭趕上。
(二)在當時極為盛況的捕鯨魚業務上,美國的捕鯨船團極需中途靠岸港口,以供人員的休息,補給及修船等等。日本正好是在最佳的中途站上。
(三)在爭吞大清帝國的競賽上,從美國西岸到中國,日本是太平洋上的一個絕佳的跳板。
費爾蒙總統的想法是如果日本堅持不開埠,則可以先佔領琉球,再觀望有沒有機會侵入日本,不過當時美方不是真正要以打戰佔領,而是以威脅、恐嚇來達成目的,所以訓令配利,除非不得宜,艦隊不可用武力制服對方。

遞交國書
六月九日上午八時,配利如期踏上久理濱的海灘。他本人穿著金碧輝煌的海軍准將禮服,左右隨有黑人水兵各一,猶如城隍爺的七爺八爺,並有近二百名穿著畢紅色禮服,手持長鎗的水兵護旁,真是偉風凌凌!
把國書交給代表將軍的戶田郡守,日方則於稍後,呈交一紙文書給配利。
配利開口:「這是什麼?」
「是領收書(收據)」陪伴戶田的香山次官經翻譯回答。
短短的儀式就在廿分內結束。
典禮中配利曾發言,他在這兩、三天內拔錨離開江戶灣。但明春四、五月之間,會再回來,到時候我們期待貴國的正式答覆。就是指在國書中建議要簽訂「美日親善和睦條約」的事。
戶田全權隨後發問。
「如果明春再來是否同樣地率領四艦同來?」
「否,再來時將有整個艦隊,艦數將加倍。」配利回答。
此時配利率領的四艦正在江戶灣,其餘艦隻五艘正下錨在琉球。
隔天,當整個江戶城七十萬的居民獲取「東岸無戰事,黑船將出航」的消息而慶欣,安穩之際,配利卻在旗艦上大發脾氣。原來香山奉呈的「領收書」中註明但書:
(一)美國總統公然違反日本法規,逼迫我國在長崎之外送交國書。
(二)領收這張「領收書」之後,即刻離開江戶灣!
配利想了一整天,於傍晚時分,下令全艦隊拔錨,以最高速度衝進江戶灣內,並向海中開砲!轟轟的砲聲,驚動了整個江戶城。幕閣又開了緊急會議,派人探問及懇請「不是說接受了國事就要走了,為何衝進港內又開砲呢?」「明春回航未有正式答覆,則整個艦隊要在灣內品川海岸停泊,登城謹見將軍本人,目前正在排練演習中,如此而已。」美艦隊發言人又若無其事地回答了。

結尾
其實配利也不能在此逗留太久,因為國際禮節上,送發國書的國家,一定要攜呈禮物給受書國,這次美國艦隊的確疏忽了這一點,沒帶禮品,也沒開香檳。所以想在日本未察覺前迅速離開。另艦隊的補給、食糧及水的補充逐漸減少,這次在日,未能添補。又接獲通知,大清帝國正在鬧「太平天國之亂」,要他們趕往天津護僑及撤僑。
後人評論,配利一八五三年「遠征」日本,喚醒了日本,實在上為促成「幕府瓦解」的第一聲,八十八年後日本選擇一個星期天(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做為攻擊美國的珍珠灣突襲的日子,是否意味著幕府的子孫們記起美國佬在禮拜日不走動的故事呢?

參考資料
(一)半滕一利 幕末史 二○○九年六月九刷 新潮社 東京
(二)岩井 護 福決輸吉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十日二刷 成美堂 東京
(三)司馬遼太郎 花神 一九八三年三月十日 三十刷 新潮社 東京
(四)現代国語例解辞典    第二版  小學館辭典編集部 小學館 一九九六年第一刷 東京
(五)Wikipedia Encyclopedia

2010年3月26日 星期五

明治維新的新註解

作者:李汝城
二○○八年台灣總統選舉前,民進黨籍候選人謝長廷曾經造訪日本,返台提出「台灣維新」的口號。他闡釋「明治維新」既能將日本改造成近代化國家,台灣亦應效法,以維新改變台灣,使台灣能確實邁入真正現代化的國家。


不過到底「明治維新」是什麼「碗糕」?
根據坊間冊上所說的是起源於「倒幕運動」,即打倒德川幕府將近三百年的執政,恢復天皇執政而引起的一連串的改革。它的範圍包括中央官制:法制,宮廷:身分制,地方行政:金融、流通、產業、經濟、教育、外交、宗教政策……等,把日本變成亞洲第一個西洋式近代化國家。慶應美塾大學的創辦人福澤諭吉在他的著作中以「王政維新」名之。


維新的來源和歷史背景
「維新」的名詞可源至古籍詩經,明治天皇在一八六八年的勒詔中述及「朕惟之,皇道維新仍出自爾等之力!」在此以前一般以「幕府之瓦解」或「天下御一新」稱之。
十九世紀中葉,西洋帝國主義以武力征服遠東各地,尤其大清帝國在鴉片戰爭後的慘狀,漸又引起當時已鎖國二百六十餘年(起自德川第三代將軍家光)的幕府政權的恐懼。美國海軍准將Commodore Matthew Perry配利率領四艘「黑船」(蒸氣鐵甲軍艦)入江戶灣,以砲口對準威脅幕府開埠通商;幕府於翌年(一八五四)不得不和美國簽約,並與英國與俄羅斯亦相繼簽約。之後一連串的「殖民者」的舉動,使幕府懼於外力,低頭簽約,引起全國「攘夷」思潮的抬頭,恰好其時孝明天皇(明治的父親)極端厭惡外國人,於是「倒幕運動」漸成氣候,「尊皇」與「攘夷」一拍即合。遠在本州南端的長州藩和九州最南端的薩摩蕃終於聯合其他諸侯「雄」藩,挾天子以「尊皇攘夷」之名,讓天皇一直不予批准幕府和異人(外國人)的條約,所謂雄藩者如薩摩、長州、佐賀、土佐等諸藩,在德川家康大一統前都是豐臣秀吉的部下,雖然家康未把這批異藩完全消滅,但大大地限制了他們,這種幾百年的恩怨,錯綜複雜的歷史背景,幕末的反幕運動節節擴大,再加上在幾年間「征夷大將軍」的德川家慶、家定、家茂三位相繼去世,繼承的問題搞在一起,雄藩的最下級的武士甚至百姓出身的賤民也有機會,以藩主之名,大轉乾坤,終於把幕府弄成賊軍,挾天子的雄藩成了官軍而有王政復古之實。


維新的經過與面面觀
由幕末至明治十一年(一八七八)的廿五年間,有安政大獄的大屠殺、櫻門之變、幕府大老井伊直弼殺戮的暗殺、寺田事件、薩英戰爭、池田屋事件、蛤御門之變、第一次長州征戰、下關戰爭、寺田屋騷動、薩長兩藩討幕、坂本龍馬和中岡恆一郎的暗殺、烏羽伏見之戰,戊辰戰爭、上野彰義隊之戰、奧羽戰爭、箱館五稜廓之戰,甚至明治建制之後的佐賀之亂,台灣出兵、江華島事件、神風連之亂、秋月之亂、荻之亂、西南戰爭、大久保利通的暗殺……,統計加起來所經過的暗殺,白刃對抗,暴力之凶,層出無窮,不知死了多少人?其中台灣出兵和江華島事件也牽連到後來日本併吞台灣、韓國的前兆。回看明治維新,是一部血淋淋的歷史工程。


社會改革
雖然如此,明治維新以前在幕府主政之下,日本是一個完全封閉的封建社會,以武士來治國,侍(Samurai)是統治階級,平民包括士、農、工、商以町人、百姓稱呼。平民最多只能擔任和尚或儒醫而已;武士有名有姓,平民則有名無姓、不准有姓,階級的嚴峻不言可喻。維新後,除天皇之外,為了安撫藩主、公卿等貴族,雖然也判定貴族院以及公侯伯子男等爵位,其他町人也可以憑他們自己的實力和努力在社會上立足,尤其過去只有武士侍Samurai才能在腰間插上大小兩刀的全部廢除(廢刀令),大家一律有名有姓,實行徵兵制,百姓之子可以當上元帥、大將、宰相……,這是因為當年參與革新運動者絕大部分是身份極低的武士或根本沒有身份的老百姓之子。所以也可以說明治維新亦可說是一部打破階級的階級鬥爭。


應不應效法?
如上所述,明治維新是一部暴力促成的反幕運動,也是打破階級觀念的社會運動;到底這種作法的是非對錯不是本文討論的目的,而是「台灣維新」究竟是否要效法一百五十年前的日本?這是非常值得大家深思熟慮。如今馬氏在台主政已逾六百十五日,其政績如何,大家有目共睹;選前的承諾如六三三、馬上好、準備好了、股票兩萬點、大三通年賺六百億……等等一律跳票;不僅民主經濟困苦為台灣五十年來之最,除了把台灣過去二、三十年來累獲的民主、自由、公平及主權等全部拉回倒退猶不自覺,甚至自覺良好,要恢復以前的獨裁。長此以往,台灣可能在數年之內甚至數月之間就會從這個地球上消失。如何拯救?「維新」的構想在這種狀況之下如何做下去,這就要靠台灣人自己的智慧了。


取材及參考資料
□半滕一利 《幕末史》新潮社‧二○○九年六月一日九版
□明治維新 《Wikipedia Encyclopedia》
□山岡壯八 《德川家康》講談社‧一九八二年八月廿二日廿七版
□司馬遼太郎 《世に棲む日日》文藝春秋‧一九九九年二月廿日十九版
□司馬遼太郎 《花神》新潮社‧一九八三年三月十日卅版
□官尾登美子 《天璋院篤姬》講談社‧二○○七年十二月十四日十版
□福澤諭吉 《日本皇室論》烏津書房‧二○○八年二月初版
□□□□□クジヤの亞細亞的一等國
《NHK Special Series》JAPAN DEBET‧二○○八年四月




二○一○年二月五日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