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

配利第二次征日―一八五四年

李汝城

美國海軍准將(Commondore Matthew Perry)於一八五三年陽曆七月八日,率領四艘軍艦,直衝江戶灣(東京灣)三浦半島的久里濱,完成了向日本國在「德川將軍」遞交國書後,揚言將於翌年(一八五四)五、六月之間,另率全艦隊九艘軍艦回航,要求和日本簽訂能夠讓美國船隻進出日本港口。
幕府忍辱負重,在避戰之下,就地在久里濱的海灘上,派了不是很高官階的官員接受國書,而不堅持幕府一貫的作風,只能在長崎和外國人(異人)談判接觸。這樣,幕府二百六十年來鎖國的法規已被穿破,幕府的上下,的確不知如何處理再下去的發展。

百花齊放
配利艦隊遠離江戶灣的十幾天後,六月廿二日,將軍家慶病重逝去,遺言「今後的政治,將委由水戶的德川齊昭和首席大老阿部正弘來相佐處理。」兒子家定繼位為第十二代將軍,有名無實的家定的「御台様」(太太)就是近期轟動全日本NHK連續劇的主角篤姬。家定病弱昏庸,不久也死亡,再由御三家之一的家茂就位。御三家即是徳川家康八子中真伝的 尾張「義直」,紀伊「賴宣」,水戸「賴房」等三家的後代。家茂娶了孝明天皇(明治天皇的父親)的妹妹和官為妻。就是所謂的「公武合體」即天皇和幕府全盤合作來抵抗外力,「攘夷」之聲,變成全國上下高喊的口號,沒幾年,家茂也死了,有人懷疑是被人毒殺,但這一段歷史不勝明朗,傳言很多!
這一切的一切,加重了整個社會的不安和動盪。
一八五三年的七月底,家慶的喪事辦完,幕閣召集所有的「大名」諸侯藩,要他們提出意見如何對付異人(外國人),防止異人前來江戶,並發佈告示,要所有的居民,包括官員、藩士,甚至普通的老百姓,尋求「妙方」,不管是否和目前的法規抵觸與否,「暢言不予追究」即百花齊放也!
這種連小老百姓也可以公開發言的事,是破天荒第一次,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當然有識之士,紛紛建言,其中最重要的是下級幕臣勝海舟上萬言書,要即刻設立海軍學校,訓練西式海軍人員購買軍艦大砲,以保衛外力的侵略。果然幕府採取了勝海舟的建言,在長崎設立海軍訓練堂,於一八六○年以勝海舟為艦長的幕府第一艘戰艦「咸臨丸」橫渡太平洋到舊金山,不過這是以後的事。
幕府廣招建言「妙方」,使小老百姓也知道,原來我也可以出聲,促進了後來的民知開放,和民權觀念的樹立,而漸漸導致以後推翻幕府,還政於天皇的事實。
小老百姓的妙方如珠,有人進言,在黑夜裡,潛入黑船船底下放置鐵棍數條,等退潮時船底浮起,可弄破艦底而弄沈軍艦;又有人給「妙方」,要在江戶灣入口的海底做一個木柵,木柵之間放置石頭以阻黑船的進港……等等奇奇怪怪的想法,不切實在者極多。
被徵求發表意見的五十四藩諸侯之中,贊成以武力抗外者有八,同意取消鎖國與開埠者有十四,其他都是騎牆派,沒有自己主意的一群爛諸侯而已。

提早回航 簽訂條約
配利原本要照預定於五、六月間再來江戶灣,但是他的首航很成功地讓幕府在江戶灣接受國書的消息,立刻傳遍全世界,英、法、俄、荷蘭各國,莫不急於效法。為了趕緊完成任務,不願有所差錯,提早於一八五四年二月再率艦隊回航江戶灣。這次以七艘戰船先到,另二艘於三天後再歸隊,全艦隊九艘巨艦進入江戶灣,排列在灣內,再次給日本人帶來威脅,恐慌和驚愕。
此時,日本已把年號由嘉永改成安政元年,美艦隊停泊在羽田的海邊,並指定要在神奈川(橫濱)和幕府交涉。談判由二月十日開始,歷三個星期於三月卅一日,簽訂了十二條「日美和親條約」,即和睦親善條約,又稱「神奈川條約」。
條約的內容可以規納為左列四項:
(一)開放下田、箱館兩港。容許美國船隻自由進出,以供應船舶所需的薪材、石炭、水、食糧。
(二)容許籌建下田、箱館兩港口近郊的美國村,即美國人居住遊樂區。
(三)對於遭遇海難的美國船隻,尤其是捕鯨船及人員,不但要惠予救助,並提交給美國政府代表,不得任意逮捕船員或沒收船隻。
(四)容許美國外交人員駐在下田及箱館。
這就是費而蒙總統要求日本同意的事項。幕府政府一一答應,不敢質疑。
根據配利本人的記載:
「若我稍為退讓,日人立刻以為他們已勝利。事實上以堅定不移的態度,甚至以頑強的毅力堅持為善。如欲和聰明而充滿虛偽的對方交涉,一定要排除所有虛偽,而以傲慢不拔的態度來對付……」可見配利本人對付日本人有他自己的一套方法。
果然,其他異國(外國),聞風而來,隨著幕府於八月廿三日和英國簽了日英和親條約。
十二月廿一日,日俄和親條約……等等接踵而至。
配利本人一直以為他完成了總統交下來的命令,和日本國王政府簽了和親條約,其實,他只和幕府簽約而不是和天皇簽約。這點証明了雖然赴日之前配利曾付很多時間鑽研有關日本的一切,甚至也親身就教於曾留日八年的老前輩德裔荷蘭海軍軍醫施博德(Franz Siebold),還是未能瞭解天皇才是日本國王。
當時的孝明天皇(明治的爸爸),極厭惡異人,絕不原諒他的臣民和外國人交涉,但近三百年,「征夷大將軍」的德川幕府都在攝政,而且幕府向天皇聆告,簽的是和睦親善條約而非通商條約,所以天皇也無可奈何了。

配利和台灣
配利在第二次回航江戶灣之前,曾在台灣北部基隆港外下錨十天,並登岸勘查基隆附近台灣東北部的地勢,海流以及礦產。發現九份金山附近有媒炭礦區,大喜一場,他即刻回報本國,如蒙允許,即刻佔領台灣,因為台灣有蒸氣動力船隻所需的煤炭,地處琉球之南,西向中國大陸。地理適合,易防守,正如當年西班牙先佔古巴,進而再深入北美大陸,他簽呈如能佔領台灣,就可做為抗拒歐洲兄弟們來遠東的另一個據點。可是,當年命令他往日本的總統費爾蒙已下野,第十四屆總統皮爾斯(Franklin Pierce)認為畢竟台灣距離美國本土太遠,而且無法取得當時國會的同意,所以沒有再進一步下手。
十九世紀的帝國主義者,第一以自己的利益為優先,第二還是看自己力量的多寡,量力而為,什麼世界大同,稱兄道弟不過是劃在牆上的一個口號而已。美國,當然自顧自己的利益,要不然如果當時派配利進佔台灣,以後的歷史不知如何改寫?

結尾
總之,配利的確完成了費爾蒙總統所交代的任務,打開日本的鎖國,導致以後,幕府的崩潰和瓦解,間接地促進明治維新。日本的全盤西化,為了擠進世界列強,變成所謂「亞西亞的一等國」,而併吞琉球王國,出兵台灣、朝鮮,迫清朝把台灣割讓給日本,併吞朝鮮,日俄之戰佔領庫頁島,九一八滿州事變,盧溝橋中日之戰,甚至在八十八年後偷襲珍珠島,揭開第二次大戰……等反歷史的史實。
有趣的是,二次大戰後的「東京裁判」法庭上,調問了當年策劃九一八事變的石原莞爾陸軍中將作証時,石原本人在庭上大言要請法庭調問配利,因為他認為造成日本對外國侵略的最大的元凶,就是配利,如果配利不來日本,當然以後日本也不會侵略他國。

參考資料
(一)半滕一利幕末史 二○○九年六月九刷 新潮社(東京)
(二)Cullen, Louism : A History of Japan 1502-194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三)Griffis,William: Elliot Matthew Calbriath Perry. A Typical American Naval Officer, Boston, Cupple & Good. 1887
(四)Hawks, Francis: Narrative of Expedition of an American Squadron to the China Sea, Japan, Performed in the year 1852-1853 & 1854 under the Command of Commodore Matthew C, Perry. Second Edition by London Trafalgar square 2005
Sewall, John, Sr. (1853): The Logbook of Captain's Clerk: An adventure in south China seas
六)アジヤの一等国 NHK Special Series, April 2009

沒有留言: